News
被動式房屋Passive House 健康舒適且使用極少能源
2017 / 06 / 13

Passive House 健康舒適且使用極少能源​

談到綠建築的設計方法,除了比較熟悉的台灣綠建築標章EEWH,以及美國國際綠認證LEED外,著重在控制能源消耗與居住舒適度的德國系統「被動式房屋Passive House」也是另一項指標性的選擇。Passive House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節能建築指標,起源於德國,目前全歐洲已有數以千計的案例。不同於一般傳統建築,被動式房屋舒適度高,供暖和空調能耗低,當面對變化莫測的能源消費市場,愈來愈多的業主意識到該標準應用於建築所帶來的好處,同時也帶動了國際被動式房屋設計師的需求。

Passive House系統並非為與前述二個系統互打擂台的競爭對手,而是以合作的方向進行綠建築的設計。在與Passive House認證設計師葉士傑的專訪中,得知在國外已有不少Passive House與其他系統像是英國綠建築指標BREEAM合作的案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Passive House在與其他系統相較下,在設計上不但「簡單實用、回收期快,更是適合舊屋改建」等設計,而且著重在以居住者可馬上感受到舒適與健康的前提下進行規劃。如葉設計師所指出,「在節省能源的設計前,需先確保居住者的舒服與健康,並能讓居住者馬上就能感受的到不同的變化。」

資料來源:PHI


德國被動式房屋的「被動」到底是甚麼含意?
被動式房屋需要很少的能源即可維持舒適的室內環境,因為其優異的保溫隔熱性能和高效率的熱回收系統,使得房屋整個年度幾乎都不需要主動提供暖氣和製冷需求,當我們從這觀點切入,代表著這些建築是採取一種「被動」的方式,我們透過極少能源投入甚至是零投入,就能達成能源節約目標。在台灣冷熱多變化與經常潮濕的天候下,透過Passive House的優異保溫隔熱性和高效率的熱回收系統而讓居住者可在不必開窗(同時可避免開窗時的噪音問題)的情況下也能享有舒適的室內環境;也就是透過這套系統全年維持室內溫度冬天在攝式20度以上且夏天在攝式25度以下,而室內二氧化碳維持在1000ppm以下,減少室內結露所造成的黑黴菌發生,這些都是經由Passive House能達成的目標。

   

資料來源:PHI

 

較低維護成本及回收年限
無論是何種綠建築設計指系統,基本上成本相較於傳統建築成本皆會略高於1-2成,但透過愈早期的介入還是可降低不少成本。而在Passive House與其他系統的相較下,因使用「主動式」設備像是感應式啟動設施等較少,則有較低的日後維護成本及回收年限,在這電費高的歐洲地區效益更是明顯,同時在國外Passive House已有許多實際案例透過全球資料庫長期監控與驗證來支撐理論,而這些案例也將在日後逐一介紹。

是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夥伴
不可諱言地,Passive House並非是一套像是LEED或EEWH一般能涵蓋所有綠建築指標的設計方法,像是設計中的生態多樣性等等,但也因為如此,Passive House只著重在能源消耗一項的控制上,不必費心在像其他系統設計時各項指標的比重及評分等級,而在能源消耗指標上只有「通過」及「不通過」的標準,在使用上使得清楚明瞭,無論是設計者在規劃上、業主在驗收上或是居住者的立即體驗上,都顯得相當簡單實用。而Passive House只著重能源消耗指標的特性,同時也可參與其他系統中的能源消耗指標的設計,加上Passive House的已有的成熟度與知名度,也可大大提昇專案在綠建築設計上的認同性。


在台灣如何推行Passive House
葉設計師指出,台灣雖已有自主的綠建築指標EEWH,但不應就此與外脫節,更可參考國外成功案例籍此提升綠建築技術。台灣和歐洲一樣絕大部份能源依賴進口,Passive House則也是一項能節約空調能源的最佳工具;而近來台灣也逐漸受到逐漸惡化的霾害空污影響下,使用Passive House則提供了室內良好的空氣品質;當然,Passive House還可使用在針對台灣舊房子的改建與室內設計。Passive House的知名度在台灣尚未開啟,甚至有些消費者存有Passive House不適合在台灣氣候下使用的疑慮,加上Passive House配件技術在台灣並未普及,以及對於某些專業人士而言可能尚有品牌排斥的問題存在。但以他在台灣的推廣經驗中,表示引進Passive House技術的同時不但可提升台灣建築配件的技術,且台灣其實是有做出這類配件的能力的,爾後甚至還可外銷國外。在德國的成功案例中,這個廣泛市場的可供性暗示著許多不同的配件製造商已開始參與,這也是對Passive House非常關鍵地如何能在開放市場下成功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被動式房屋機構對於市場可以讓這些公司扮演一個環境保護和健康經濟的發展感到欣慰,這個現象也確立了一個責任企業的中心思想「What matters is what is produced and whether the products sold contribute to sustainability」。總言之,只有可持續性的產品可以長期的穩定經濟、維持甚至增加就業率,而被動式房屋物件就是其中絕佳的典範。